close
  「我希望能發起在亞洲的技術創新」,2008年一名中國人下定這樣的決心在日本開始創業,他就是來自河南省的程濤(34歲)。他創立了初創企業popIn,該企業擁有顯示互聯網廣告閱覽者在多大程度仔細閱讀了廣告的技術。
 
 

  在日本國內有250家網站採用了popIn的技術。2015年6月,該公司進入百度旗下,開始在台灣和韓國開展業務。

  在日本創業的外國人

  程濤18歲來到日本,在東京工業大學和東京大學研究所學習信息工程的他為什麼沒有回到中國,而是選擇在日本創業呢?程濤坦言是因為日本匯集了亞洲的優秀人才。

  popIn在創業期也依靠來自亞洲人才。除了擁有IT技術的日本人外, popIn還以2000日元(約合人民幣130元)的時薪雇用來自亞洲的留學生進行編程等工作。如今公司的20位員工中,外國人佔到40%。

  在被稱為封閉的「村社會」的日本,來自外國的創業者正在增加。據日本法務省統計,2015年獲得經營管理在留資格的外國人為1352人。最近幾年獲得該資格的外國人呈減少趨勢,但2015年一口氣突破了1千人大關。這些人並非全部都是創業者,不過參與公司經營的外國人正在穩步增加。

  「正是因為在日本,公司才有望成長壯大」,機器人控制裝置初創企業MUJIN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CTO)美國人出杏光魯仙(Rosen Diankov,33歲)如此表示。

  出杏光的老師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工學領域的權威金出武雄教授(70歲)。他認為勞動人口不斷減少的日本正好需要自己研究的機器人控制技術。自2011年成立公司以來,出杏光一直積極致力於開拓客戶。MUJIN目前已經在為物流企業等約20家公司提供技術。

  在日本創業的苦難

  當然在日本開展業務也存在困難。出杏光指出「拿不出業績就不會被當回事」。日本企業對新技術和新商品做出評價需要較長時間。從開始業務談判到正式下單也要很長時間。他抱怨稱,「正因為沒有業績,所以才叫創新」。

  在日本籌集資金的難度也很大。在互聯網上為醫生提供藥品信息的enTouch成立於2015年,其創始人美國人Marty Roberts(39歲)坦率地表示「因為無法獲得社會的信任,所以多次籌資失敗」。

  行業的隔閡已經被打破,全球在爭相培養催生新産業的能力,如果墨守成規將無法取勝。早稻田大學教授東出浩教(53歲)指出,「應該使擁有日本人沒想到的新穎創意的外國創業者能夠更加發揮才能」。

  日本依靠獨立的規則和制度長期保持了本國秩序。獨特的人才容易被當成怪人加以阻攔。這樣下去日本能否繼續保持競爭力?其實只要稍微打開心扉就能促進變革發展。是否要邁出這一步取決於日本自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parazzo1011 的頭像
    paparazzo1011

    paparazzo1011的部落格

    paparazzo1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